彈性蛋白(Elastin)是細胞外基質的重要組成成分,其降解水平與肺氣腫、動脈粥樣硬化、皮膚老化等多種病理生理過程密切相關。目前,ELISA法因其高靈敏度和可重復性,成為定量檢測樣本中彈性蛋白或其降解片段(如ELM、desmosine)的主流方法。以下以常見的
彈性蛋白檢測試劑盒為例,詳解標準操作流程。
一、實驗前準備
樣本類型確認:常見樣本包括血清、血漿(EDTA或肝素抗凝)、細胞培養(yǎng)上清或組織勻漿液。避免反復凍融,建議分裝后–80℃保存。
試劑回溫:將試劑盒從冰箱取出,室溫(20–25℃)平衡30分鐘,防止冷凝水影響反應。
標準品復溶:按說明書用標準品稀釋液精確復溶凍干標準品,再進行梯度稀釋(通常為2倍或3倍系列),制作標準曲線(如0、15.6、31.25…1000 ng/mL)。
二、加樣與孵育
加樣:向預包被抗體的96孔板中加入50–100μL標準品、空白對照及待測樣本(必要時預稀釋)。每組設復孔以減少誤差。
第一次孵育:37℃孵育60–90分鐘,使彈性蛋白抗原與捕獲抗體結合。
洗板:棄去液體,用1×洗液洗滌3–5次,每次30秒,拍干殘留液體(避免交叉污染)。
三、檢測抗體與顯色
加酶標抗體:加入100μL生物素化或HRP標記的檢測抗體,37℃孵育30–60分鐘。
再次洗板:徹底清洗未結合抗體。
加顯色底物:加入TMB等顯色液,避光室溫反應10–15分鐘(時間依信號強度調整)。
終止反應:加入50μL 2M H?SO?終止液,溶液由藍變黃。
四、讀數(shù)與數(shù)據(jù)分析
使用酶標儀在450 nm波長(參考波長630 nm)測定吸光度(OD值)。以標準品濃度為橫坐標、OD值為縱坐標繪制擬合曲線(通常為四參數(shù)邏輯曲線),計算樣本中彈性蛋白濃度,并乘以稀釋倍數(shù)。
注意事項:
避免樣本溶血或脂血,可能干擾檢測;
不同批次試劑盒不可混用;
若樣本濃度過高,需進一步稀釋至標準曲線線性范圍內。
規(guī)范操作是獲得可靠數(shù)據(jù)的前提。掌握上述流程,可顯著提升彈性蛋白檢測的準確性與可重復性。